有关初中语文作文集锦7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那么,怎么去写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作文7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又将如期而至,如何搞好复习,提高学生的成绩,又成了摆在每一位任课老师面前的头等大事,结合以前的一些经验教训,再参考了近几年来的试卷命题方向,今年的复习准备如此进行:
“学而时习之”这是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经常进行的,到了复习阶段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,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那些平时就应该学会的生字词,以及要背诵的课文、诗歌再从新的检查一遍,特别对于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,要力争能够一个不拉的督促其完成,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完成的,也应该把一些名句背诵会。
看起来这很功利,但是这又是非常必要的,因为,这些在试卷中看起来分值不大的题目,却又是最能把语文成绩拉开的题目。因为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,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,如果有哪个学生在这上面分数拉了下来,那就意味着在起跑阶段他就已经滞后了,而且从历年来的考卷分析,在语文基础知识上面丢分的同学不在少数。所以,这方面的工作无论从学生自身的素质来说。还是从教学成绩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当然,在方法上可以灵活一点,可以在每节课上留出5-10分钟的时间复习,形式更可以多样,听写,口述都可以。但一定要让学生动笔,以往的经验发现好多学生背的滚瓜烂熟的文章、词语,一动笔就错字连篇。另外复习的次数要多,让学生反复的记忆,强化记忆的有效性。
阅读题,占语文成绩的很大比重,但是复习的时候又往往无从下手,复习的时候要靠较多的练习强化训练,首先,要把有关的文体知识给学生讲清楚,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,同时要结合大量的练习教给学生做题的技能,提高阅读题答题时语言的准确性。
作文,可以根据本册书上的重点让学生注意考试时的命题倾向,对于平时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,名人故事等等进一步的熟悉、归类、牢记。并能活学活用,力争能够在考场上用到。同时可以进行几次限时作文。以提高学生考场应试能力。
如果条块化复习是横向复习的话,那么还有必要纵向复习一遍,让学生按课文的次序,把书上的知识按课的次序梳理一遍,主要是课下注释里的重点字词,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知识点,可以把课后的一些重要题目再重温一遍,让学生把本册书的知识按单元画出知识树,增强条理性。这有利于学生整个知识构架的形成。
语文素养重在平时的积累,语文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但考前纵横交错的复习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。
听了李老师一节常规课,我暂切把它称之为作文赏析课。
首先这节课是愉快教学的范例。这里师生是平等的,课堂气氛是轻松、活跃的。课堂上学生诵读自己的作文,然后学生讨论,发表自己的看法,最后教师点拔,也就是对文章的立意、选材阐述自己的观点。这里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,而是平等的交流,因此课堂不时传来笑声,争论声更是不绝于耳。
其次,这节课很好地将三维教学目标融为一体,突出了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。这节课诵读的作文题目是:我喜欢 。
第一个学生读的是我喜欢大海。该文语言优美,行文流畅,写出了大海的辽阔、壮美。同学们听过后激烈讨论,然后代表发言。一个同学说写的很好,激起了人们对大海的向往,另一个同学的发言说,这篇文章写得空洞,不具体,没有真情实感,真可谓各抒己见。教师点评:语言优美,但缺乏个性。
第二个同学写的是我喜欢星空,除了客观的描写之外,更多的融入了对宇宙、人生的思考,比第一篇文章上升了一个层次。
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同学写的我喜欢网络游戏。咋一看,这个题目并不好,但是该同学在文中写到在游戏中如何得到自信,在人与人的帮助中得到友谊与快乐,然后进一步写到,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,它只能作为学习之余偶尔的消遣而已,不能沉醉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。学生对“我喜欢网络游戏”一文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这种来自身边同学的思想,远胜于教师的空洞说教,在讨论中,同学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,什么是假恶丑,在相互交流中培养了积极、健康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教师的点评是:写的真实具体,贴近生活,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,尤其是最后点出不能沉醉于网络游戏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。这各具特点的点评是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,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、立意、选材的能力,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,发表自己的看法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的实践能力,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。
再次,这本是一节作文评讲课,但教师有意识地融进了阅读与口语训练,使写作、阅读、口语既相互交融,又互为促进,体现了语文训练的规律。
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作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,学会积累、观察和思考,对写作充满自信,有事可写,有话可说,善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,使作文教学走上科学训练之路,也许这节课不失为有益的尝试。
以上所述称不上是评课,只是自己听课的浅见,向各位同行请教,与各位老师商磋。这次听课活动,也使我陷入深深地思考:(1)要教好每一节课,不仅要求钻研教材,认真备课,而且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,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,更重要的是,还要善于思考,如何将新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,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、改进和提高,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。
(2)了解学生,尊重学生,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,结合教学目标,鼓励学生去学习,去思考,表达自己的思想,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,从而使学生获得自信,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,有所成功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,快乐学习的乐园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周日,我和表妹约好去逛街,路经一条小巷时,我们看见了一个老人瑟缩在一个角落里。表妹拖着我的手,厌恶的说:“表姐,咱快走吧!”我看见她的反应,让我记起了一件往事。
有一天上学的时候,我看见了一个衣衫褴褛,头发凌乱不堪,脸色憔悴的老人躺在街边。我像躲瘟疫一样,恨不得马上离这个人远远的。回到教室时,老师叫我们把带回来的资料费交上去。当我把手伸进裤袋那一刻,我完全惊呆了!我用来交资料费的钱呢?!天啊!该不会弄丢了吧?想到这,我强忍泪水:“老师,对不起……我、我把资料费弄丢了。”老师叫我下午再拿回来交。放学时,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轻松快乐的奔出校门,而是慢吞吞的走着。这一刻,我是多么希望回家的路再漫长些啊!一想到回家后被妈妈骂的后果,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下来了。
“小朋友。”一把苍老沙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,我用手揉了揉发红的眼睛,抬头看见一个和蔼可亲的笑容,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最温暖的笑容,它足以将一个站在黑暗边缘的人引领回光明大道上,让一个失落沮丧的人找回快乐的源泉。“这是你早上掉的吧?”他手里拿着150元,这正是我今天早上匆忙丢的钱。但是,他捡到后为什么要还给我?为什么不拿这钱好好吃一顿?想起早上自己失礼的行为,我的脸涮的红了。接过钱时,我羞愧的说了声谢谢,就一溜烟似的跑了回家。
也许每个人都会不经意间遇到一个自己讨厌的人,可也许那个人在你最无助时帮助了你。不是每一颗珍珠都那么耀眼,但它却拥有不一样的璀璨,展示自己生命的价值。所以,请尊重他人,即使是陌路人,也应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。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收获心灵上的快乐,人生的色彩才会五彩斑斓。
思绪还停留在回忆里,而身边的表妹在拽着我的手让我快走。我回过神来,微笑着把身上的零用钱给了那老人,表妹惊讶的看着我。我知道,那老人比我更需要这钱,他可以用这点钱吃顿饱饭或者买件衣服。然后我快乐的拉着表妹离开了。
去年春天,妈妈从网上买来一棵凌霄。打开包装箱一看,我傻眼了,难道这就是图片上见过的高高攀爬在墙上,枝叶繁茂、花朵绚丽的凌霄吗?明明是三根光秃秃的干枝枯杈嘛!妈妈该不会遇到骗子了吧?妈妈让我别担心,这是为了安全过冬和方便运输才对凌霄动了“大手术”。
听说凌霄爱晒太阳、喜欢喝水,爸爸把凌霄种在院子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,靠着我家小楼朝南与朝东两面墙的转角,每天我都给凌霄浇水,盼着它快点扎根、早日发芽。等啊等啊,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,怀疑凌霄会不会不习惯新家或是修剪手术失败的时候,妈妈惊喜地告诉我:凌霄发芽了!我跑去仔细观察,果然看见在依旧干枯的枝条上,钻出了好几丛紫红色的幼芽,几天后变成了嫩绿的叶片,这让我高兴极了!
从此,凌霄在我和爸爸的照顾下,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,长势越来越旺,当夏天到来时,已经长成了一株绿油油的小树,个头足有一人多高。爸爸在拐角的墙上拉了牵引的细绳,凌霄有了攀爬的方向后,更加卖力地伸展枝藤,很快在地面和二楼阳台之间的墙角织成了一张碧绿的“毯子”,炎炎烈日下看着格外清心悦目。只是直到深秋满树叶子枯萎、掉落,凌霄始终没开花。妈妈解释说,凌霄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,移栽当年一般很难开花。
春回大地,催醒了冬眠的凌霄。没过太久,凌霄就从枯枝朽木的模样,恢复到枝繁叶茂的面貌,比起去年,爬得更高了,长得更密了。接下来的悬念就是:今年凌霄会开花吗?
夏天来临,凌霄的又一个花季开始了。日子一天天过去,眼看到了6月中旬,望着郁郁葱葱却不见开花迹象的凌霄,轮到妈妈沉不住气了,说:“如果凌霄今年还不开花,那我们不是白种了?”我认真地说:“妈妈你说得不对,我们种凌霄不是为了让它开花,是为了让它有生命。”妈妈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会儿,夸我这句话很有哲理。我不明白哲理是什么,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。
就在我和妈妈这番对话过后没几天,爸爸报告了一个好消息:凌霄长花骨朵了!我欣喜万分,连忙跑到院子里,睁大双眼朝爸爸指点的方向望去,好不容易才辨认出,凌霄的一处枝头冒出了几粒黄豆般大、绿中泛红、圆嘟嘟的小珠子,这就是凌霄的花骨朵啊,眼力不好还很难发现呢。
大约一周后,凌霄开了头一批两朵花,橙红的花朵、嫩黄的花蕊衬着碧绿的枝叶,显得分外艳丽动人。望着昂首怒放在枝头的两朵凌霄花,我仿佛听见两支小喇叭在欢快地呐喊:“我爱这个新家!我要开出更多的花朵,把新家装扮得更美!”
故乡,是一方水土,一方人群,一方习俗,一方剪不断理不顺,或欣喜或惆怅的隔了山,隔了水,亦隔不了的血脉情。
故乡,又是一种思念,一种依赖,一种宗教,一首吟不完咏不尽,或振奋或失落的隔了天,隔了地,亦隔不了的血脉歌。
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,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。故乡像一本厚重的老书。它倾注了父老乡亲们汗水与心血,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沧桑,识不尽,阅不完。俨然,故乡已成为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,维系着乡亲。这片土地,也已成为乡亲们精神的殿堂。
游子离乡,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,背负着沉甸甸的.嘱托,还有那,恍若隔世的梦。故乡的根,已经深深扎入每一个即将闯荡游子的心灵。严寒酷暑,风雨交加,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大河,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,心里茫然了。路还有多远?梦还有多远?停下来回头望望,惟有故乡的方向,心里是那样的踏实,那样的安定。“每逢佳节”,“倍”思亲,这种归属感已经深深融铸在灵魂里,成了生命的一种习惯。故乡在哪,游子的心便朝向哪。前路的风景犹如海市蜃楼,虚幻不可即。惟有故乡,才是日夜追寻的桃源。它蕴涵着双亲梦里梦外的牵挂与等待,久久忘归的驻足与远眺。游子的心,不也正是图个家人平安,生活幸福吗?千山万水,浓情又岂可阻断乎?
故乡,是生命的种子生根,发芽,并汲取阳光茁壮成长的地方。
故乡,是命运的小船停泊,整顿,并缝布风帆破浪起航的地方。
因了故乡,游子才不会忘记自己跋山涉水的初衷。
它,又不仅仅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落叶归根的土地。
血浓于水,生生不息。
故乡,是那身愈远、情愈切的澜殇。
故乡,盘结了生命的网,浩瀚,磅礴。纵横天地,缠绵无尽。
我很爱看书,书是我的好朋友。每当我阅读的时候,我仿佛和这位好朋友,手牵手,一起漫游在书的世界里。
高尔基说过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。书是我的知识宝库,我在这知识的海洋里遨游,领略无尽的知识。
每当我看书时,我轻轻抚摸着光滑的书页,看着每一个字,细细品味着。我好像进入了书的世界,去收获更多知识。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,我忘记了我,忘记了外面的世界……
我阅读时,我如痴如醉地看着,我经常忘记了吃饭喝水,因为,我太渴望知识了,太7喜欢书中的故事情节,太想品味书中的道理了。
现在,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书,向好友们借书。我喜欢看名著,去学习大作家的写作手法,学习更多好词好句,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道理。
因为日常生活中,比较忙碌,我只好挤出时间来阅读。我记得,鲁迅先生说过: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你去挤,总会有的。”于是我抽空来读书,下雨天可以待在家里尽情看书,晚上睡觉前,利用那一点时间来看书,在学校课余时间那十分钟来看书……
我想每时每刻都想和这位好朋友在一起,这位好朋友会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,在里面遨游,沉浸在这知识的世界里。
书,我的朋友;书,我的知识;书,我的世界……
“那谁,赶快起来回答问题啊!”语文老师的一声“咆哮”又把我从走神的边缘拉了回来。“还好还好,叫的不是我。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真是烦死人了!拖课不说,还爱突击提问……”我暗暗庆幸着。那是我正是小学六年级,各科都还不错,只有语文是我的软肋。对语文那可真是唯恐避之不及,更别提爱上它了
去年,在初一刚开学时,我就对语文充满担心。可没想到,初一的语文老师,竟让我爱上了语文。
第一天的第一节语文课,同学们大都期待着新语文老师,我却暗暗担心:新来的老师会凶吗?作业会多吗?要求会严吗?……在大家的期待中,语文老师走上了讲台:她看起来并不年轻,个头不高,似乎不像那种温柔的老师。可没想到,她的出场白就出人意料:“同学们好,我是王老师。其实同学们学不好语文,家长也有问题。”什么?这老师也太怪了吧!“如果家长多鼓励你们,让你们多一点兴趣,还会学不好吗?”听起来有了兴趣,语文似乎也不可怕呢!顿时,我对语文多了很多信心。
说起她的上的第一课,那更是令人难忘。第一课的标题为《散步》,老师自然要让我们谈论自己散步的经历,但王老师自己却先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。和课文联系起来,还真是十分有趣。“也不知老师上课会不会提问我,如果提问,还真是没把握啊!”尽管老师非常和蔼,我还是有些顾虑。没想到,老师提问的就是我。没办法,我只好吞吞吐吐,凭感觉说几句。“没事,想到什么说什么。”老师走到我跟前,笑着对我说。我咬咬牙,一口气说了出来。“也许我的语文还不错嘛!”我对自己的回答比较满意。老师看起来也满意我的答案,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:“你语文还行啊,怎么听你家长说你那么害怕语文呢?”是啊,语文挺有趣的啊!
正想王老师说的,多一点鼓励和兴趣,语文就会学好。我渐渐爱上了语文。现在想来,当时对语文的唯恐避之不及,真的是多余的。王老师那别具一格的讲课,帮了我大忙。语文的道路很长,我相信,那份鼓励和兴趣,会一直陪我走下去……
文档为doc格式